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hCNTF)克隆入pBV220中,在DH5α菌株中表达,重组蛋白以包含体的形式存在,表达量为菌体总蛋白的50%左右。经比较发现用2mol/L脲洗涤包含体可溶解大量可溶性细菌蛋白,且包含体损失较小。在高浓度变性剂条件下进行sepharcylS-200凝胶过滤,解决了纯化中hCNTF易聚合的问题,在低浓度变性剂条件下进行DEAE离子交换,有利于蛋白活性的保持。经两步纯化后得到均一性hCNTF,纯度达95%以上。在自然状态下使hCNTF复性。纯化复性后的hCNTF对无血清培养的鸡胚背根节神经元和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有明显的维持存活和促进生长发育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Daintain 基因5''调控区的序列特征。方法:利用在线软件BLAST、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 2.0、Promoter SCAN、EMBOSS、CpG Island Searcher 和TF SEARCH预测人Daintain 基因启动子区域、CpG 岛分布和转录因子结 合位点。结果:人Daintain 基因5''调控区存在1 个CAAT盒。Daintain 基因可能存在6 个启动子位点,CpG岛可能位于216 bp 区 间( 23 ~ 238 bp)。评分85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251 个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90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70 个可能的转 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95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16个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100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7 个可能的转 录因子结合位点;这些结合的转录因子基本是与免疫细胞增殖或性别发生有关。结论:人Daintain 基因5''调控区的生物信息学研 究表明其转录受甲基化和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为研究Daintain 基因启动子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Pichia pastoris酵母表达了犬冠状病毒大熊猫野毒株(CCV DXMV)S蛋白主要抗原区基因片断。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CCV DXMV株S1基因片断,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得到pTS1。用KpnI和Notl双酶切pTS1回收目的基因S1定向克隆到pPICZCαA中,构建出重组质粒pPICZCαAS1。将pPICZCαASl用SacI内切酶线性化后,电转化感受态GS115酵母细胞,用PCR法筛选阳性重组子。用1%的甲醇诱导重组酵母菌,取培养物上清进行重组蛋白的检测。结果重组酵母菌培养物上清用SDS-PAGE电泳可检测到相对分子量为106kDa大小的重组蛋白,Westem-blot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以与CCV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血清学反应。凝胶薄层扫描分析表明,3株重组酵母菌在1%甲醇诱导144h后,重组蛋白S1表达量约占培养物上清总蛋白量的6.6-8.6%左右。用重组蛋白S1免疫BALB/C小鼠3次后,小鼠血清CCV中和抗体可达1:8-1:16,表明重组S1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138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保乳组(BCS)和根治组(MRS),保乳组采取保乳手术方案,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复发或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应首选保乳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分离的犬冠状病毒(CCoV)DXMV、V1和V2流行毒株膜蛋白(M)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3个CCoV流行毒株M基因全长均为792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前17个氨基酸为信号肽。DXMV、V1和V2流行株与Insavc-1疫苗株M基因相比,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2.6%、90.9%和91.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5%、92.0%和92.3%,在M基因前1/3区域内存在变异,其中74-76、120-124和131-135三个区域变异较大。国内DXMV、V1、V2、NJ1和NJ1-175个流行株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6.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4%,显示出很高的保守性。基于M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目前国内绝大多数CCoV流行毒株都属于CCoV基因II型,只有Fox3-1和Rac2-1两个毒株属于基因I型。另外,将DXMV株M基因亚克隆到pET28a中,在BL21(DE3)中实现了M蛋白的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10.2%。  相似文献   
6.
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Uox)是一种催化尿酸氧化为尿囊素的酶,常用于尿酸的检测以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治疗。文中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Uox高产菌株OUC-1,经16S rRNA部分基因序列分析,与苛求芽孢杆菌Bacillus fastidiosus序列相似度达99%。B.fastidiosus OUC-1的Uox经纯化后,分析表明该酶反应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10.0和40℃;Uox以尿酸为底物反应动力学参数K_m值为(0.15±0.04)mmol/L(n=5)。Mg~(2+)能够提高该酶性活性,而Zn~(2+)和SDS能强烈抑制该酶的酶活。参考GenBank中苛求芽孢杆菌基因组中的uox基因序列,成功扩增出uox基因,通过SWISS-MODEL对Uox空间结构进行预测,推测该酶是同源四聚体,单亚基分子量为35.38 kDa。文中将uox基因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为后续的Uox的性能改造提供条件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调节缺氧性肺、脑血管反应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从磷脂酶A_2(PLA_2)、前列腺素(PGs)、白三烯(LTs)和过氧化脂质(LPO)方面探讨了牛磺酸调节肺、脑血管对急、慢性缺氧反应的机制。急性缺氧时狗出肺与出脑血中LPO增加,PLA,活性有升高趋势,但出脑与出肺(入脑)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出肺与出脑血中LTC_4、TXB_2、6-Keto-PGF_(1a)及TXB_2/6-Keto-PGF_(1a)比值均升高。慢性缺氧大鼠肺、脑组织中PLA_2活性均升高。牛磺酸增加缺氧时6-Keto-PGF_(1a),减弱其它变化。提示牛磺酸对缺氧性肺缩血管反应的调节作用可能与降低缺氧时PLA_2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和LTC_4、TXA_2生成,降低TXA_2/PGI_2比值有关;而牛磺酸减弱缺氧性脑舒血管反应不是直接通过上述变化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rhCNTF对鸡胚感觉与运动神经元神经营养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观察了重组人睫状营养因子(rhCNTF)对鸡胚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及腹角运动神经元的营养作用。结果表明rhCNTF对这两类神经元均有明显的促存活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rhCNTF浓度在0.5ng/ml以下时无作用,1.0-1.5ng/ml时已有促神经元存活作用,4ng/ml时作用最明显,再增加到100ng/ml神经元存活数无进一步增加。比较培养7天时两类神经元存活数发现感觉神经元对CNTF缺乏的敏感性高于运动神经元,提示CNTF对运动神经元的促存活作用只是它多种类型神经元营养作用中较弱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复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凝胶层析对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原核基因工程产品进行复性研究,发现此方法的复性率高于稀释透析法.而且在复性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步纯化工作.该方法简单、迅速、高效、重复性好,可用于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0.
感觉神经肽与支气管对肺动脉缺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豚鼠离体肺动脉用辣椒素(Capsaicin)耗竭感觉神经肽(SNP)后,缺氧性收缩反应(HPV)显著增高(P<0.01)。套有带完整上皮支气管的肺动脉的HPV显著弱于不套或套有去上皮支气管肺动脉的HPV(P<0.05);支气管与肺动脉同时用Cap处理后,此差异消失;只有外套的支气管先用Cap预处理时,肺动脉HPV仍显著强于溶剂预处理的对照组(P<0.05);套有去上皮支气管的肺动脉缺氧反应显著强于不套支气管的肺动脉。结果提示:肺动脉C-感觉神经所释放的SNP在肺动脉缺氧反应中具调节作用;支气管上皮层可释放舒血管物质调节HPV,此物质与SNP密切相关;支气管还可能释放缩血管物质,介导H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